以人为本育桃李,以德育人馨满园-------记哈尔滨轻工业学校副校长刘春清

刘春清副校长毕业于吉林化工学院化工系化学工程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工学学士学位,中共党员,自1987年开始任教于哈尔滨轻工业学校,于1998年开始担任哈尔滨轻工业学校副校长职务,主管组织、财务、人事工作,自2004年开始主管教学。这位在教育战线上奋斗多年的副校长,以其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出色的工作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同行和同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她“以人为本育桃李,以德育人馨满园”的教育理念育导着一代又一代学生的成长。她多次被评为“黑龙江省职业教育系统科研先进个人”、“模范校长”、“哈尔滨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师德先进个人”、“市教育局模范工作者”、“市优秀教师”、“市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被誉为“专家型校长”。现将她的主要事迹介绍如下:

一、与时俱进,更新思想,创新职业教育观念

作为主管教学的校长,该同志能够与时俱进,密切关注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吸纳学习新的职业教育思想,及时更新观念,了解职业教育发展新动态,执着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在政治上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忠诚人民教育事业,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法律法规。她作为副校长,既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又有全局观念和自觉为广大教师服务的意识,在常规管理中能够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廉洁奉公,率先垂范。

她是教师的表率和带头人,在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廉洁自律、改革创新等方面以身作则。在工作中,她有亲和力、影响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深受教师的信赖和拥护。担任教学校长后,始终坚持平淡生活,清白行政,既“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又“讲原则、讲团结、讲奉献”,做事公道,定位准确,能处理好与各方面的关系;礼贤下士,集思广益,以理服人,以自身高尚的人格影响他人,营造了健康、有序、和谐、高效的工作环境。

她树立了终身学习、系统学习、全面育人的理念,潜心研究职业教育理论,勤奋工作,恪尽职守,励精治校,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驾驭教学工作的能力。该同志近年来先后参加了教育部主办的由清华大学承办的推进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专题培训班、教育部组织的在华师大校长培训基地进行的“十二五”期间全国骨干校长培训班,并赴德国考察学习,参加了黑龙江省教育厅组织的中职学校校长示范校建设高级研修班学习。每次学习归来,该同志都在全校大会做学习情况汇报,把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带到学校,传递给每一位教师。该同志善于总结,勤于思考,积极创新,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二、敢于担当,超越自我,引领哈尔滨轻工业学校发展壮大

该同志作为哈轻校的教学校长,不仅承担了学校的教学管理、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指导及管理工作,还承担了许多与之相关的社会工作,是国家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对于每一项工作她都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凭借她着敏锐的洞察力、思考力、分析力和与时俱进的工作态度、忘我工作精神,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带领哈尔滨轻工业学校取得了斐然的业绩。

该同志于2004年主抓我校申报国家级重点中专评估工作,获顺利通过;2006年主持我校申报哈尔滨市中职学校示范专业评估工作,申报的三个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机械制造技术专业、食品生物工艺专业均获批准为哈尔滨市示范专业。2010年主持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机械制造技术专业、食品生物工艺专业、工艺美术专业申报省级重点专业,经专家考核,全部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被批准为省级重点专业。

近年来,她主持了我校的实训基地建设评估工作,在建设评估中我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坚持职业性、技术先进性、共享性、开放性原则,与生产、服务、工作现场一致的真实的职业环境相结合,成为职业素质训练中心和职业技能训练中心,完成实践教学、职业技术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任务。目前学校的四大实训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初见成效。

    2010年9月开始,该同志负责主抓首批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申报遴选工作以及项目实施方案及任务书的编写工作。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发展示范校是目前中职教育的最高荣誉,该项工作时间短、任务重,从申报到遴选仅一周的时间,它十分考验一所学校的教学综合实力和一个团队迎接挑战的能力,在该同志的带领下,学校从全省参评的学校中脱颖而出,作为6所学校之一,成功申报。项目实施方案和任务书的编写工作更是十分艰巨,教育部要求对每项建设内容都要改革创新,实际上示范校建设过程是一个脱胎换骨的改变过程。该同志带领项目组成员,从2011年的春节到元月十五,每天加班加点,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顺利通过了三部委的批复,成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学校。

三、明确目标,凸显特色,深入开展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工作

哈尔滨轻工业学校被国家三部委批复为首批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学校以来,该同志是本校此项目建设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她积极推进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青年教师的培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建设等各项工作。并对已完成的内容进行督导、检查、论证,对正在进行的内容组织项目组成员,通过调研、讨论拿出具体的指导意见、方案、可行性计划。并按照任务书的验收要点逐一落实、实施。

该同志在示范校的建设过程中,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完成了四个模式的改革: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实现了六个创新:创新教学环境、创新专业设置、创新教材应用、创新教学方式、创新队伍建设、创新管理制度。做到了五个对接: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岗位、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核心的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中职人才。

1.更新办学理念,注重特色建设

该同志坚持“以做人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观点,坚持培养“综合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和“人人成才”的育人思想,以内涵建设为重点,紧紧围绕“面向市场办学,服务地域经济”的办学方向,立足哈尔滨,面向全省、全国,依托企业,服务社会,深化教育模式改革,推进教育机制创新,重视行业参与,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提高学校办学的现代化、规范化、信息化,打造真正高品质的专业,目标明确——建优质示范性中职学校。面对目前职业教育办学艰难复杂的局面,该同志狠抓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做到“实”、“严”、“恒”、“新”四字、在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行动计划》的同时,发扬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带领全体教师围绕着科学、严谨、创新的总体思路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该同志自担任教学校长之职起,就十分重视特色建设,把它作为工作的重点,带领全体教师充分挖掘校内资源、社会资源把我校的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开展的轰轰烈烈、有声有色。引企入校、引校入企,走产学结合的道路。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建设的全过程,实现教学过程共管、专业共建、实习基地共建,共同研究确定专业建设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评价标准等。

2.勇于创新,深入开展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工作

(1)创新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

该同志能准确把握市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依据调整专业结构,依据市场调研、分析、论证对老专业进行调整,对新专业进行开发,建立专业设置的动态机制。如龙江特色工艺品制作特色项目的建立,将具有龙江特色的鱼皮画制作引入课堂,既传承了民族文化,又能服务于地域经济,得到了专家的认可。

根据行业企业的需求、市场的需求、学生终生学习的需求及专业特点,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探讨专业发展方向,以培养适应生产、服务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我校食品生物工艺专业的“一、二、三、五层级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工学结合、分段式2+1”人才培养模式、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的做学合一、能力递进四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动漫游戏专业的“产教结合、学岗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收效良好。她发表的《关于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获省职业教育学会壹等奖。

(2)创新课程体系

该同志依据培养目标及企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进行课程整合,组织四个重点专业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课程体系,构建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职业成长规律和行业企业发展要求的与岗位对接的课程体系,指导食品生物工艺专业构建由“基本素质训练模块、岗位基本能力训练模块、岗位综合能力训练模块”三大模块组成的以能力为本位的“三位一体”课程体系 、指导机电专业构建由基础能力培养专业能力培养,提升能力培养组成的“三层次、理实一体”课程体系、指导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指导动漫游戏专业构建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企业生产式”课程体系。

(3)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之一,该同志积极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行“产学结合”、“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岗位教学 、 通过数字仿真、模拟现实等信息化方式,在教学中普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学中教、教中学、学中做、做中练”贯穿于“教”和“学”的全过程 。在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较好的课堂设计和课堂组织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快乐中享受学习,在享受中提升职业能力。教学模式的改革,既增强了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又提升 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也推动着课程教学内容的变革,引导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实践锻炼,提升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能力。

(4)创新教学质量评价模式

该同志组织、指导督导部和教务科构建了多方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是:根据行业企业的需求,教学评价要反映出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要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符合中职学校学生的成才规律。教学质量的评价原则: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进而,我校推出以学生评价、 教师评价  学校评价 、 社会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学生全过程多元化综合评价》、《教师多层次多元化综合评价》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职业技能的提高。

(5)指导建设高品质的精品课

该同志组织指导我校四个重点专业,积极推进精品课的建设工作,采用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将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相融合,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方法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利用多媒体、素材库、动画、虚拟仿真等辅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在刘春清副校长的指导下,我校共建设了7门省级精品课《食品分析与检验》、《白酒品评勾兑及生产技术》、《单片机》、《电气控制线路》、《数控车编程与操作》、《机械加工工艺与装备》、《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技术》; 4门校级精品课程《车削加工》《数控铣削编程与操作》、《果酒生产技术》、《啤酒生产技术》。

(6)组织参与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开发、编写及出版工作

该同志带头开展校本教材研究,组织建立了由专家委员会参与的课程教材建设机制,依托行业企业,针对岗位技能要求变化,研发了具有实用性、针对性的校本教材,组织编写了具有补充性、实践性的辅助教材。她经常与教师们一起钻研课程、教材,对各个专业的校本教材进行审核,调动了学校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材编写的积极性,我校现已投入使用的校本教材20多本,效果良好。还有多本校本教材正在编写中。目前与行业、企业共同研发优秀的、有创新的专业核心课程的校本教材15本,分别为《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数控铣削编程与操作》、《车削加工》、《机械基础》、《机械加工工艺与装备》、《白酒生产品评与勾兑》、《果酒生产技术》、《啤酒生产技术》、《食品分析检验技术》、《单片机技术应用》、《电气控制线路实训》、《模拟电子产品安装实训》、《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数字电子理实一体化项目教程》、《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技术》等,其中刘春清副校长参与主编了《果酒生产技术》一书,这些教材得到了行业企业专家的认可,并将于2013年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7)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该同志不断探索新型的、符合我校实际与时代发展的、有利于技能型人才培养和教师成长的校企合作模式,建立了长效保证机制:引厂入校、引校入厂、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增加了社会力量投入办学的力度、使校企合达到的深度融合。加大了集团化办学的参与程度,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优化了办学资源配置,确保我校教育更贴近市场、贴近社会需求、满足受教育者需求、促进学校焕发办学生机和活力,增强了学校办学实力。现在有哈尔滨啤酒厂、秋林公司、华谊影视、黑龙江省路桥公司、中国北车集团等18家以上的合作企业。

(8)创新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

本着与企业共建共管的原则,与企业深度合作,优化资源配置,资源共享,校企共赢,学校向企业输送合格人才,企业做为我校教师及学生的实践基地,实现“教、学、做”的统一,将企业文化和学校特色文化深度融合,让学校与企业“无缝”对接,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我校校内实训基地颇具规模,实训室建设完全按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配置,使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实训有机结合,“讲”与“练”有机结合;技能培养模式特色鲜明,教学环境职业化;扩大实训基地规模,将现代工业技术中通用的、先进的、最具代表性的技术仪器有机组合后引入实验实训场所;社会服务能力较强,现在我校不仅是特有工种职业培训训练基地,具有鉴定和培训功能,而且还承揽了哈尔滨市乃至黑龙江省中职学校的培训训工作及省、市技能大赛。

3.健全制度,实施科学严谨的管理

(1)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机制和各项制度

作为学校的教学校长,她领导制定和完善了近40项教育教学的相关制度如《青年教师导师制》《专业带头人培养制度》《公共课教师培训制度》《骨干教师导师制度》《实验与实训管理制》《外聘行业和企业专家管理办法》《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兼职教师管理制度》等,对教、学、管理等主要环节全方位地明确了要求和标准,形成了层层管理、分级负责的教学管理和运行体系,约束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形成了良好的教风,保证了教学秩序正常稳定,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扎实进行教学常规检查,抓好课堂教学管理

为切实保证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该同志组织教务科和督导部对教师的常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与抽查、从不放松;严格规范教学行为,使教学常规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树立了良好的教风,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教务会议、教研会议、听课、评课、走出去学习等教学管理来推进教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重视教研,组织并主持了多项课题研究工作

该同志一直以科研为先导推动学校的各项改革工作,重视科研导向,实现教科研一体化。学校已形成了各专业骨干教师人人有课题、个个搞研究的浓厚科研氛围。她在近几年内先后参与了“十一五”规划课题“哈尔滨市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十一五”重点课题“黑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德育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十一五”重大课题“职教师资队伍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均已结题,具有推广作用,专家评价很高。。

为了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黑龙江省启动了八大教育科学改革试点项目,我校承担了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刘春清副校长作为项目牵头单位的主要成员之一,组织开展了此项目牵动课题的研究,建立参与子项目建设及子课题研究学校成员的联系,畅通联系和研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课题的调研、论证、分析,确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功能和定位、建设原则、建设要求、建设模式及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等,做全面的可行性研究。并作为主持人承担了《机械制造技术、机电技术应用、食品生物工艺、工艺美术设计四个专业的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标准研究》的子课题研究工作;同时承担了其它教育科学改革试点项目牵动总课题下的子课题《食品生物工艺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研制》以及《中职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研究》、《中职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研究》的主持研究工作,目前处于课题申报阶段及课题研究初级阶段。为更好的促进我校教学改革,该同志组织指导并参与了课题《示范校建设策略在“五域能动”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实践研究》、《食品生物工艺专业建设标准的研制》、《网络环境下“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探索》的研究工作。

五、提高教师素质,打造特色教师队伍

  在该同志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一直把提高教师素质,加强特色师资队伍建设视为重要工作,已培养出一支敬业爱生、理论扎实、技能精湛、开拓创新、团结拼搏的教师队伍、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教学风格。

1.组织公开课及说课展示活动

刘春清副校长经常组织以突出实践性教学为目的说课展示活动、组织公开课,并要求做到“三新一好” ,即课程内容新、教学方法新、教学手段新,“一好”就是教学质量要好。提倡因材施教,培养每个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倡导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案例教学、模块教学等方法,突出教学的目的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思路,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力、时尽其效。

我校教师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特色和多姿多彩的教学风格,多次在省市国家及说课大赛、技能比武、教师风采演讲等比赛中获一等奖。该同志先后指导我校机械专业刘岩老师、工艺美术专业颜聪、周薇薇老师参加国家级说课大赛,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指导机电专业张晓宇、张翠萍、工艺美术专业周薇薇、张璇老师参加省市、全国说课大赛,均获一等奖的好成绩。她指导的邬晓晨老师参加的哈尔滨市每周一课公开课教研活动中,获一等奖。

2.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塑造师表风范

刘春清副校长提出了“重师德、强素质、创特色、争一流”的口号,树立 “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思想和“敬业、乐业、奉献、求实、创新”的工作理念。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向学生灌输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制定相关制度,使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有章可循,在师德上实行一票否决制,规范了教师的行为,形成了廉洁从教、静心研教、爱心执教、耐心施教,改革创新的教风,打造出了一支勤勤恳恳,默默无闻、素质高、意识超前、功夫过硬、能胜任特色学校建设的师资队伍。

3. 坚持教师培养长效机制

该同志采取分层次、多渠道、全面培训的方法,自我学习、团队学习、组织派出学习相结合;专业理论培训与实践实训相结合,通过上岗实习、在岗培训、下厂实习、技术培训、现场服务与出国进修等途径对教师进行培训;利用寒暑假组织专业教师参加省市级教师短期培训,使教师的素质有了整体的全面的提升。组织全校30余名骨干教师去华师大培训学习、选派优秀教师到德国学习、到清华大学、山东理工大学、苏州工艺美校等高等院校培训交流。

4. 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刘春清副校长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目前我校的双师型比例已占专任教师的85%以上。另外每年从社会引入一些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充实教师队伍,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来学校授课、讲学、讲座,聘请能工巧匠到我校任教,增强了专业师资队伍的实力,提到高了学生的技能和水平,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平等、契约、宽容、共生、创新能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更有利于双师型队伍的建设。

5. 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

她以制度做保障,充分发挥了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他们以现代的教育思想、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出色的教学水平,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带动整个团队的成长,大大推进了专业建设水平和教师的整体素质。我校现有省级专业带头人6名,市级“名师2名、骨干教师7名。

六 、活化载体,发展个性,创新德育建设理念

1. 树立“育人为本,德育先行”是我校的德育教育理念

在该同志的领导下,我校教师更加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时代性。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做到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服务育人。德育工作的内容从过去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扩展到人文、心理、人格和科学素质教育等多方面内容,融德育教育于知识传授中开设职业道德课、职业生涯规划课、礼仪课、心理课,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陶冶他们的情操,增强学生心理承受力,培养他们乐观、进取的品格,适应环境、与人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上进心、孝心、爱心、责任心、诚实守信、懂得感恩,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2.改进德育教育方法、丰富德育教育形式

以创建和谐校园、文化校园、节约型校园为核心,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目标,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让校园文化朝着科学化、多样化、群体化、艺术化方向发展,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活化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有效发挥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形成了尊师重教、崇尚科学、勤奋好学、乐观进取的良好学风。例如:阳光运动会、卡拉OK大赛、主持人大赛、母亲节、国庆节征文比赛、校园艺术周、礼仪风采大赛等。

3. 注重学生素质养成教育

该同志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做到真抓实管、严抓细管、敢抓善管,引导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按照校训“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形成了积极向上,举止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尊师爱校的校风,对于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为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养成提供保证。

七、搭建平台,以赛促技,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1. 建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新校区已经按现代化、数字化、绿色的理念建成,利用“数字中心”, 实施“校园一卡通”工程,覆盖率已达到98%,实现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统一的公共管理平台,成为提供具有教学资源开发、科研、教学资源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功能的技术平台、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给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空间,提升校园人文精神。

2. 举办技能大赛,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在刘春清副校长的带领下,学校内部经常举办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技术专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学生技能大赛和比赛。

并多次组织学生参与省、市、国家级的各种比赛,并且我校学生均能取得名列前矛的优异成绩:

2010年我校机电技术专业学生在国家级技能大塞中获得二等奖;

2010年黑龙江省动漫设计技能大赛我校获一等奖2名;

2011年,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我校的电子产品装配、单片机控制、机电一体化、电器安装与维修四个项目均获一等奖;

2012年在由刘春清校长负责的省市技能大赛中我校的机电技术专业、机械

制造技术专业都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使我校培养的学生既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又有特长,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

八、激流勇进,引领示范,赢得社会赞誉

为了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合作,互利双赢,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在刘春清副校长的领导下,我校克服重重困难,与企业、社会建立了密切关系,制定了公开、透明的监督和评审制度,经常组织校企联合座谈,学校和社区座谈,到企业走访,实行多元化评估体制,实现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有效结合。用人企业对于我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业成绩、技能水平、综合素质都给予高度的评价,同行业也给予认可,在当地享有很高的社会声誉。

在刘春清副校长的管理下,现在我校已经成为本省职业教育的领头羊,在特色学校的创建中起到了引领、辐射作用,成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和办出特色的示范,用人单位纷纷与我校签订用工合同。基于学校所取得的成绩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区教委等给予我校很高的荣誉,被评为教学工作最满意学校、省文明单位标兵、获得“黄炎培优秀学校奖”“龙江省中职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 黑龙江省教育教学改革先进集体”。

刘春清同志能力卓越、一身正气,把教育当作事业;志存高远、严谨笃实,在尽职中求满足;兢兢业业,淡泊名利,在奉献中求幸福;任劳任怨,爱岗敬业,在忘我中求进取,在中职教育的历史上,谱写了平凡而卓越的篇章。


地址: 哈尔滨市道里区群力新区朗江路168号  黑公网安备 23010202010197号  黑ICP备13001717-1号 电话:0451-51956066 0451-51956012